1、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。
2、主治尿路感染,尿路结石,白浊,白带,肝炎,肾炎水肿,咽喉肿痛,痄腮,肠炎,痢疾,皮肤湿疹,带状疱疹。
1、肾阴亏虚者慎服。
2、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。
3、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。
1、治热淋急痛:海金沙草阴干为末,煎生甘草场,调服二钱;或加滑石。 (《夷坚志》)
2、治血淋:左转藤、小扁蓄,水煎服。 (《四川中药志》)
3、治妇女白带:海金沙茎一两,猪精肉四两。 加水同炖,去渣,取肉及汤服。 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4、治小便不利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 和冰糖,酌加水煎服;或代茶常饮。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5、治赤痢: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。 水煎,日服一至三次。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6、治腹泻:海金沙全草,水煎服。 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7、治湿热黄疸:金砂蕨叶、田基黄,鸡骨草各一两。水煎服。 (《广西中草药》)
8、治梦遗:海金沙藤烧灰存性。用净灰一钱五分至二钱,开水冲服。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9、治火烫伤:海金沙鲜叶捣烂。调入乳外敷火伤处。 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10、治缠腰火丹: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,同擂成糊状,涂搽患处。 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11、治赘疣:海金沙全草一握,水煎洗;在洗时用其藤擦赘疣处,日洗二至三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12、治黄蜂螫伤:金砂蕨叶一两。捣烂;取汁擦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。生于阴湿山坡灌丛中或路边林缘。主产广东、浙江;全国大部地区均产。立秋前后孢子成熟时采收,过早过迟均易脱落。选晴天清晨露水未干时,割下茎叶,放在衬有纸或布的筐内,于避风处晒干。然后用手搓揉、抖动,使叶背之孢子脱落,再用细筛筛去茎叶即可。
海金沙,多年生攀援草本,长1-4m。根茎细而匍匐,被细柔毛。茎细弱、呈干草色,有白色微毛。叶为1-2回羽状复叶,两面均被细柔毛;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,长12-20cm,宽10-16cm,小叶卵状披针形,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,穗长2-4mm,孢子囊盖鳞片状,卵形,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,环带侧生,聚集一处。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。同属植物.的全草,在广东、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。